文献综述写作
论文写作策略
文献综述结构

文献综述写作难点怎么破?这些策略快收好!

2024-09-25 15:25:49

文献综述写作难点怎么破?这些策略快收好!

撰写文献综述对于很多研究者,特别是刚开始着手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而言,简直就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它不仅要求作者有深厚的学术积累,还得具备出色的逻辑思维和整合能力。就拿我朋友小瑞来说吧,他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虽说之前也完成过相关作业,但一到要写文献综述,就彻底懵了,完全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就像在茫茫大海里航行,找不到方向。

不过小瑞运气好,他向已经写完文献综述的朋友求助,得到了非常详细实用的解答。下面我就结合小瑞的经历,跟大家深入探讨一下文献综述写作的那些事儿。

文献综述的核心任务是啥?

文献综述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讲,就是要围绕研究主题,系统地梳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这一步就跟盖高楼打地基一样重要。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做好这一步,我们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创新的研究方向。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的研究主题是A点,而在这个领域,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就像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树木。那我们在写作之前,就必须像细心的探险家一样,深入分析和归纳这些研究,把有价值的信息整理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研究。

在本科论文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和文献综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需要对现有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这就好比我们要把不同的拼图碎片收集起来,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研究领域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巧用现有综述,省时又省力

在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有个小技巧能帮我们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那就是利用现有综述。有些学者特别专注于撰写特定课题的文献综述,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总结归纳已有的论文观点、建议和问题。他们就像专业的整理师,把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

要是我们能找到和自己选题相关的前人综述,那可真是太幸运了。这就相当于我们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可以大大减少文献查阅的工作量。想象一下,原本我们要自己花大量时间像大海捞针一样去查找和筛选文献,现在有了前人整理好的综述,我们直接参考就行,能加快论文写作的进度。而且,前人的综述一般都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能保证我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就好比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了前人绘制好的地图,我们就能更准确、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自主撰写文献综述的策略

当然啦,不是所有的研究课题都能找到合适的现有综述参考。对于那些没有现有综述可以参考的研究课题,自主撰写文献综述就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了。不过别担心,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自主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了解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要写好文献综述,首先得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一般来说,文献综述通常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前言加主体)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要求,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必不可少。

前言:简洁引出研究问题

前言部分就像一场演出的开场,要简洁明了地提出研究问题。这里面要包含研究目的、意义、历史背景、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概念和定义。它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让读者在看正文之前,对研究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好比我们看电影之前先看预告片,了解一下电影的大致情节和背景。

比如说我们研究的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前言部分我们可以这样写:“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也逐渐成了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本文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等。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主体:核心内容的梳理与分析

主体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核心,就像一座建筑的主体结构,承担着支撑整个综述的重任。它主要负责梳理前人研究的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观点和理论,总结不同学者的见解。

时间顺序梳理:探寻课题发展脉络

时间顺序梳理法适合时间跨度大、研究成果丰富的课题。就像我们沿着一条时间的长河,去探寻课题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概述各个阶段的问题、成果及未来趋势。

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例,我们先介绍互联网金融的起源,早期它是怎么产生的,当时面临着什么问题和挑战。然后随着时间推移,互联网金融在不同阶段取得了哪些成果,比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最后根据当前的发展状况,预测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这种时间顺序的梳理,读者能清晰地了解课题的发展历程。

观点立场排序:对比不同观点找创新

观点立场排序法是比较不同观点、研究方法和建议,把持有相似观点的学者归类。就像我们把不同的水果按种类分类一样,把观点相似的学者放在一起。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揭示研究的共性与分歧,同时指出自己论文的观点和现有研究的差异,展示论文的创新点。

还是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例,不同学者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不同观点。有些学者觉得人工智能能提高教学效率,有些学者则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的角色。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同观点分类整理,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作为教师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取代教师。这样就展示了我们论文的创新点。

当然,这两种方法不是只能单独用,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需要灵活结合。就像厨师做菜,会根据不同的食材和口味需求,灵活搭配不同的调料。

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结论部分要和前面对他人观点的总结区分开来,这里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分析前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中必须明确的立场。就像一场辩论比赛,最后我们要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表明自己的立场。

比如在完成“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文献综述后,我们在结论部分可以这样写:“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应该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确保引用准确规范

参考文献部分要按照标准格式列出文中引用的文献,保证引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这就像我们借书时要记录下书籍的信息,方便读者查阅和验证我们的研究依据。

例如:

[1] 张小明. 城市绿化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21(05): 35-39.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能更系统地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为后续的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大家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都能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